铁路+公路无缝衔接 打通跨境物流的新通道

2025年4月11日,随着义乌西站传来一声鸣笛,一列装载着100个标准集装箱的班列缓缓驶出,车上是家电、五金机械、装饰材料等一批“出海货物”。它们将通过新疆喀什北口岸,再转由公路汽运,驶向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趟班列的开行,标志着长三角首趟出口货物铁公联运班列成功开行。铁路+公路,无缝衔接,顺利打通了跨境物流的新通道。这趟班列是除中亚班列外拓展的跨境运输新选择,为中亚地区开辟一条新的物流通道,进一步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交流合作,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

长三角首趟出口货物铁公联运班列驶出义乌西站。 梁力 摄
“铁公联运”这个词,说起来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却远不只是“铁路运完公路接上”这样的字面意义。它背后考验的是各部门协同能力、通关效率、信息化水平,以及和国际市场的衔接能力。从货源组织到关务申报,再到运输安排、班列开行全流程一体化,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完美达成。这趟班列的成功发出,是近年来我国物流体系不断升级的结果,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让人们看到:未来的中国制造,能走得更快、更稳,也更从容。
这趟班列的运行,上海局集团公司联手中铁集装箱公司、义乌海关、天盟实业等多方协同配合,杭州物流中心确保承运货物顺利完成进场、查验、放行、施封等相关手续。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果,而是在无数次探索与试验中逐步形成的模式。比如,海关数据与95306铁路货运平台实现对接,通过“单一窗口”平台完成多式联运申报。由铁路方作为多式联运全程物流经营承办人,向海关提交“多式联运申请单”,传递铁路进站、出站、公路汽运车号、公路口岸出境确保等相关物流信息,出口货物可在启运地办理报关、查验等出关手续,实现承运货物“一单到底”。义乌与喀什两地之间的信息流、物流协作机制的打通。这些“看不见”的配套,是推动“铁公联运”真正落地的关键。
首趟“铁公联运”班列的发出,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尝试,而是我国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国际化物流体系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对企业来说是实打实的利好。尤其是在当前外贸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传统海运时效难控、空运成本较高,铁公联运则为企业提供了第三种选择。稳定的线路、较快的速度、合理的成本,再加上流程上的便利性,常态化的运营,将极大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
同时,它也将带动西部口岸和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与开放。喀什,这个位于祖国西陲的口岸城市,过去在很多人心中可能只是一个遥远的地名。但今天,它正在成为中国面向中亚、连接“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枢纽。物流通道打通了,产业就有可能跟着走,人口、资金、服务也会随之流动起来。这对喀什乃至整个新疆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未来,“义乌—喀什—塔什干”可能会成为无数企业出口地图上的新坐标。而中国制造,也将在这些新的路径中,继续向前奔跑。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