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天上午举行线上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相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介绍,《规划》紧密结合现代物流面临的经济社会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对“十四五”时期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要求,对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也作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重大战略部署,概括起来有4方面内容需要重点关注。
一是构建“四横五纵、两沿十廊”物流大通道。《规划》结合我国经济产业布局、现代物流发展空间格局,提出构建国内国际紧密衔接、物流要素高效集聚、运作服务规模化的“四横五纵、两沿十廊”物流大通道。重点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和主要城市群、沿海沿边口岸城市,促进国家物流枢纽协同建设和高效联动,对内建设串接东中西部、连接南北方的“四横五纵”9条国内物流大通道,提升相关城市群、口岸城市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和规模化运行效率;对外建设“两沿十廊”国际物流大通道,包括沿海、沿边物流走廊以及10条国际物流通道,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强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找准定位发挥现代物流先导性作用。此前已出台的现代物流相关政策规划中,多次强调现代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规划》结合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的新形势、新要求,将有关“三性”作用的表述调整为“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这看似简单的文字顺序调整,背后隐含着深层次含义,就是要积极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更加重视和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先导性作用,创造适宜产业发展的低成本、高效率物流条件,支撑和推动产业布局调整、要素配置优化、发展模式创新,建设更为合理、更加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支撑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三是加快推动现代物流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物流大国。2021年,社会物流总额超过330万亿元,较2012年翻了近一番,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快递业务量等位居世界前列,物流业总收入将近12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但同时,现代物流“大而不强”问题突出,规模经济效益释放不足,组织化、集约化、网络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存量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东强西弱”、“城强乡弱”、“内强外弱”,与世界物流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对此,《规划》综合采取措施,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效率,加快发展多式联运,补齐相关细分领域短板,健全“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完善现代物流发展制度环境,通过上述措施协同发力,积极推动现代物流实现由大到强转变。
四是创新思路培育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发展现代物流的最终目的和主要成效集中体现在支撑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对此,《规划》综合近年来各地发展实践和物流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培育发展物流经济”,促进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互促发展、良性互动。一方面,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设施,集聚物流要素资源,带动相关产业要素资源集聚融合,打造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物流枢纽经济;另一方面,提升“四横五纵、两沿十廊”物流大通道沿线物流基础设施支撑和服务能力,优化通道沿线产业布局与分工合作体系,打造基于物流大通道的经济产业走廊,培育发展物流通道经济,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